---訪中共烏審旗委副書記、政府代旗長 希 尼
主持人: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烏審旗委副書記、政府代旗長希尼做客在線訪談欄目。希尼旗長,您好!
希 尼: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烏審旗是鄂爾多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對于烏審精神的提煉和下一步發展有哪些影響和幫助?
希 尼:烏審旗歷史文化悠久、革命傳統光榮,涵蓋新民主主義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各個時期。這里是“獨貴龍”運動策源地,20世紀初,以“獨貴龍”為組織形式的革命活動率先在烏審草原爆發,點燃了反帝、反封建統治的革命烈火,掀起了震驚全國的“鄂爾多斯風暴”。這里也是鄂爾多斯南部黨組織紅色萌芽先行地,20世紀20年代末,烏審旗河南、納林河、陶利西部等地成為共產黨在內蒙古斗爭革命切入點,誕生了目前已知的鄂爾多斯地區第一批黨員、第一個黨小組、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縣級黨委、第一個鄉級黨委和鄉蘇維埃政府,烏審蒙漢人民團結一致,同呼吸共命運,堅決跟黨走,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作出了先導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烏審蒙漢人民學習和發揚延安精神,治理沙漠建設家園,牧區“大寨”成為國內外生態治理的一面旗幟??梢哉f,紅色文化是烏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激勵著烏審人民艱苦奮斗、奮發進取。步入新時代,烏審旗賡續紅色血脈,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扎實推行“紅色文化+”發展戰略,不斷促進文化與旅游、生態、教育、鄉村振興等深度融合,逐步走出一條龍頭帶動、品牌驅動、產教融合的“紅色文化+”發展之路,為建設高質量綠色烏審提供不竭動力。
主持人:剛剛您講到,烏審旗是鄂爾多斯南部黨組織紅色萌芽先行地,那么近年來在守護好、發揚好、傳承好革命精神方面,烏審旗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希 尼:革命精神始終根植于烏審大地,流淌在烏審人民血脈當中,是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戰勝一切困難,奪取新的偉大勝利的力量源泉。對于烏審旗來說,守護好、發揚好、傳承好革命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守護紅色根脈。堅持“黨建領航、綠色崛起”的目標定位,全面統籌整合紅色資源,將旗內30處自治區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多處重要革命舊址串點成線,精心設計并打造紅色研學路線,真正讓中共烏審旗委辦公舊址、伊克昭盟第一個黨小組舊址等一批紅色遺跡“活”起來,紅色記憶“亮”起來。烏審旗被列入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二是講好紅色故事。我們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史實研究和精神傳承,特別邀請自治區黨史黨建研究主管部門及行業領域專家召開“烏審紅色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研究座談會”,共同研究文化傳承保護及下一步的發展,為烏審旗紅色文化深化拓展增添動力。同時,系統梳理紅色資源、深挖革命精神,打造了一批紅色革命教育場館,啟動建設革命故事講習館,充分利用文藝作品、文化陣地、文化活動,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激發共同奮斗之志。
三是傳承紅色精神。緊緊圍繞“烏審紅色文化”這一主線,結合實際,編制《烏審旗“十四五”時期紅色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啟動紅色文化發掘傳承工程。厚植紅色血脈,把傳承紅色精神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著力從黨性教育基地建設和紅色文化教育實踐上下功夫,推動紅色精神入腦入心入行。同時,積極推動我旗紅色文化陣地與鄂托克前旗城川民院和鄂托克旗桃力民抗日根據地史實陳列館等紅色旅游資源形成聯動互補,提升區域整體影響力和知名度,著力打造為全市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主持人:我們知道,烏審旗不僅在發掘紅色文化方面力度較大,在綠色生態建設方面也卓有成效,那么烏審旗重點是從哪些方面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
希 尼: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態環境,烏審旗歷屆黨委政府始終把生態建設與保護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特別是近年來,我旗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立旗”戰略不動搖,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一是總結提煉推廣造林經驗。經過多年實踐,我們探索出了“退、封、飛、造相結合,生物、工程與管護相配套”的有效措施,形成了“封沙育林育草”“產業治沙”等造林模式,引進了毛烏素生物質電廠、蒙棗科技等特色林下經濟和林沙產業品牌等。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財富,對我們繼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打造毛烏素沙地治理新模式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是全民動員形成生態保護的強大合力。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在組織實施天然林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等重點林業工程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造林綠化模式,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協調駐地企業主動認領碳匯林,推行護林員和草原管護員網格化管護模式,引導和動員全民參與生態建設,穩步推動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率“雙提高”、沙漠和沙化土地“雙減少”。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全旗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覆蓋度達到了32.9%、80%。“綠色烏審”治沙群體也被授予“北疆楷?!睒s譽稱號。
三是改善環境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我們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始終在發展中保護環境、改善環境,堅持將主要環境資源要素控制在各類紅線范圍內。積極推進化工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和煤礦烘干爐深度治理,實施礦井水深度處理和化工高鹽水結晶分鹽項目,加快巴汗淖、巴彥淖爾生態補水工程建設,推進煤礦矸石井下回填和離層注漿項目建設,全旗空氣優良率達87%,河湖水質穩定達標,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95%以上。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組織開展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動“廁所革命”,全力補齊影響農牧民生活品質的短板,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環境需要。
主持人:烏審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家通過ISO14001環境質量國際國內雙認證的旗縣,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國西部百強旗縣第18位,那么烏審旗具體是如何平衡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的?
希 尼:我們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的,始終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原則,重點從三方面發力,平衡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生態紅利助推綠富同興。依托公益造林、項目帶動、企業拉動等方式,牢牢把握“綠化—轉化—產業化”的綠色發展“密碼”。從治理荒漠中挖掘生態紅利,引導農牧民通過參與產業化治沙,實現收入多元化。截至目前,全旗承包造林面積在3000畝以上的造林大戶有247戶,7000多名本地農牧民長期投身在治沙造林的實踐中,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了從單純的“防沙治沙”守護生存防線到“管沙用沙”綠富同興的歷史性跨越。藍天凈土培育綠色品質。以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為目標,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品牌化運營,培育壯大新型產業聯合體,不斷提升農牧產業現代化水平。鄂爾多斯細毛羊等6個農畜產品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成功申報綠色、有機產品65個,無定河大米、巴圖灣甲魚等多種產品獲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成立9家產業聯合體,培育市級以上農牧業龍頭企業49家、農牧民專業合作社763家、新型職業農牧民870人,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魅力烏審。生態文明引領全域崛起。堅持用1%的工業用地,換取99%的生態治理和保護成果,秉持“企業‘小循環’,園區‘中循環’,整體經濟‘大循環’”發展理念,推動一二三產業綠色融合發展,形成了產業間的代謝與共生。新常態下,結構轉型帶來新機遇,結合我旗發展基礎和優勢,我們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打造“三區兩地”目標定位,以生態文明引領全域崛起。
主持人:剛才,希尼旗長提出了烏審旗“十四五”時期構筑“三區兩地”格局的目標定位。請問烏審旗將如何保障這個目標的落實?
希 尼:今年以來,我旗圍繞落實“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和市第五次黨代會確定的“五個鄂爾多斯”“四個千億”的發展目標,結合實際,提出“十四五”時期打造黃河流域縣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蒙陜寧“金三角”綜合能源經濟新高地、國家西部沙地生態型現代農牧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內蒙古“南大門”區域開放合作樞紐地的“三區兩地”目標定位。著力從四方面努力。
持之以恒加強生態保護。堅決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高標準落實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無定河流域綜合治理,總結推廣毛烏素沙地治理模式,加強生態修復和保護,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守好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常態化推進河湖長制、林長制工作,認真落實能耗“雙控”重大政治任務,培育碳捕集利用等產業,發展循環經濟。
發揮工業支撐帶動作用。加快培育壯大煤制甲醇、烯烴產業集群,著眼塑造煤基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等新的主導產業,加快補齊煤化工產業發展鏈條,不斷增創競爭新優勢。充分釋放煤炭優質產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大“風光氫儲”一體化開發,壯大可再生氫經濟,推進中石化、中煤鄂能化、寶豐等企業新能源發電制氫示范項目落地實施,推動工業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著力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同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落實好“科技興蒙”行動,加強5G、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工廠智能升級、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工業發展新路子。
做實現代農牧業經濟。突出產業振興,以地理標志農畜產品為主,創建區域公用品牌,暢通冷鏈物流,聯動網絡直銷,做優品質、做強品牌、做大市場。鄂爾多斯細毛羊、生豬養殖、傳統奶制品等產業持續做大做強,形成集聚規模,努力實現優質優價,推動農畜產品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強化農牧業科技裝備,建設智慧農牧場,培育產業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每年至少捆綁落實1億元產業扶持資金,力爭到“十四五”末創建成為國家級農牧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推動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立足良好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加強與浩吉鐵路沿線地區交流合作,引進大型物流企業,加快嘎魯圖等物流園區建設,完善物流服務平臺,打造呼包鄂銀榆區域性物流節點和北煤南運內陸港、南貨北上物流集散地。同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文化資源,以全域文化、全域旅游、全域融合為理念,不斷完善景區(點)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旅游要素,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人文景觀、紅色教育、休閑體驗等相銜接的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主持人:非常感謝希尼旗長做客在線訪談,也感謝廣大網友的收看。本期訪談到此結束,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主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辦:鄂爾多斯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
網站標識碼: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號-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477-8581170(工作時間)
建議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議使用IE9以上瀏覽器
郵箱:ordosxxbs@163.com